新聞中心
線上館配會未來可期
發布時間:2022-04-01
作者:
來源:中國出版傳媒商報
閱讀量:142
|
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,館配會由線下向線上轉移,依托互聯網,利用云計算、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搭建線上圖書選購平臺,實現跨越時空的、無接觸式的訂購體驗。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和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,今年的春季館配會也比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,并呈現出新特點。
第一,館配會的籌備過程更加有序可控,對云采書平臺建設的需求更加明確、更具方向性和實效性,線上圖采會與全民閱讀薦購有機結合在一起,完善館藏與讀者信息的對接,為圖書館省去大量數據整理工作,使讀者決策采購機制得到更好運用。
第二,平臺提供的圖書信息更加全面,新書品種更加完善,選書模式更加豐富,可以按學科分類、出版社、推薦圖書、暢銷書等分類瀏覽、采選圖書,也可以通過薦購和批量形式進行選擇;不僅能滿足采購人員的批量采選,還能精準滿足院系師生的個性化需求。未來平臺將繼續擴大線上圖采會的優勢端,并進一步拓展到客戶端,通過館藏對接或倒入,有機地將各圖書館的內部系統與云采結合起來,成為一套體系。
第三,平臺界面構建的“親臨度”越來越強,以客戶為本的營銷模式得到廣泛應用。各館配商力求從用戶類型、選購習慣、采選效率、閱讀群體等維度出發,按照客戶類型,對不同類型圖書館作專題書目推薦,有效減少用戶的盲目性。圖書館的品種選擇更加符合需求化、個性化、精準化、終端化和專業化的要求,更有效地提高了館藏質量。
第四,館配會周邊活動豐富精彩。各展會紛紛開展不同類型的線上活動,包括視頻薦書、直播分享、紅包雨、帶貨抽獎等等,與圖書館、讀者近距離交流溝通。
第五,紙電同步營銷。今春的館配會中,眾多館配商不約而同地將紙電同步的采購模式融入平臺,推動紙書與電子書的融合采購。紙電同步訂購的推進,既能解決館藏圖書館種類和副本數之間的矛盾,又能化解日益增長的館藏量和館舍空間不足之間的沖突,是優化館藏文獻類型結構、合理配置采購經費的有效途徑。疫情環境下,讀者對電子資源的需求劇增,無接觸閱讀成為首選,紙電同步訂購順應了電子資源的閱讀趨勢。
高質量的書評是對圖書內容的有效提煉,是圖書采購價值判斷的重要參考。一直以來,媒體評論、名家點評、讀者評論等書評信息在館配資源中比較稀缺,線上訂購平臺初期可通過連接主流圖書媒體的評論、圖書銷售的好評率等信息辨析圖書采購價值和讀者認可度。從長遠發展上看,線上館配平臺可借鑒電商評價模式,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圖書評價機制,并鼓勵圖書館和讀者對圖書發表評論;設置薦購的星級和館藏借閱指數;建立書評獎勵制度等活躍圖書評論氛圍,深化線上館配的科學性。
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普及率迅速提高,APP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。線上館配APP相較于PC端,操作過程更加高效便捷,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薦書、接收新書推送、利用碎片時間參與訂購,有效提升館配會的參與度。且手機APP的許多功能是PC端不易實現的,比如定位、掃描拍照、音視頻傳輸和AI技術等。館配商可根據使用對象開發相應的APP,如出版社營銷APP、圖書館訂購APP、讀者薦購APP等,滿足圖書數據信息的多維度呈現以及館、社、商三者信息實時交互的需要,真正實現移動辦公。手機APP和PC平臺協同開發使用對于拓展線上館配會的終端功能、增強客戶黏度也可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。
從電商到直播,再到線上圖采會,新技術層出不窮,發展迅速,無一不折射出書業新技術引領下的產業變革,以及讀者需求的細分與變化。線上館配會從“嘗試”到“趨勢”,從探索到成熟,厚積薄發,創新突破,海量優質資源,突破時空局限,讓讀者更加深刻體會到互聯網科技帶來的快感。這一形式以新技術理念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,促進圖書發行生態圈內形成協同共贏的格局,維護館配市場良好秩序,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。